首页
>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立足“三结合” 实现“双提升” 以“信用机关”建设推进民政服务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0年11月17日 10:16 信息来源:威海市民政局 访问次数:

今年以来,威海市民政局坚持立足实际、突出特色、强化奖惩、政社结合,全方位深入推进“信用机关”建设。通过对内“提气”、对外“塑形”,实现干部队伍精神风貌和业务工作创新的“双提升”,全面推动民政服务高质量发展。

一、统筹开展与突出特色相结合,推动“信用进机关”在民政系统落地生根

(一)健全领导体制,强化工作机制。坚持把“信用进机关”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牢抓实,成立“信用进机关”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信用工作的全面领导。制定出台《“信用进机关”工作实施方案》《机关信用积分管理办法》,从作风建设、职责履行、日常管理、社会公益、表彰奖励等方面建立评价标准体系,明确13大项91小项赋分标准,将德、能、勤、绩、廉以信用分形式体现。按照“一人一档”的标准建立个人信用档案134份,收录2020年以来各类奖惩信息1873条,详细记录干部职工诚信行为。成立信用议事会,每季度召开会议对干部职工上报的信用积分进行审查核定,对符合评分标准的信用信息,进行公示、上报,确保信用评价结果的公开透明。信用信息采取滚动周期管理,管理期为2年。

(二)突出民政特色,完善赋分设置。在机关信用积分赋分标准设置上,设立民政特色赋分项目。“对年度内评为‘齐鲁和谐使者’‘威海和谐使者’荣誉称号的予以加分”“对年度内考取社会工作等与工作相关职业资格的予以加分”等,通过特色赋分项目,激发干部职工“知信、守信、用信”的兴趣和热情。同时积极与信用部门联系,计划将“直系亲属选择海葬、壁葬、树葬、花坛葬等节地生态安葬方式”“协助流浪乞讨者重返家乡”等列入全市信用体系优惠项目,对信用等级2A以上的市民给予一定优惠,激励群众参与民政服务工作之中。

(三)持续宣传造势,营造浓厚氛围。充分利用网站、“两微一端”、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诚信知识,积极营造浓厚的活动氛围。广泛签订守信承诺书,全面增强干部职工的诚信意识,组织签订了134份信用承诺书,使全系统上下处处充满了讲信用的氛围,充盈着守诚信的气息。开展“诚信服务、执政为民”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号召干部职工使用威海“海贝分”查询APP,介绍宣传信用积分中加减分细则以及各级各部门在“海贝分”市民信用分中出台的各项信用惠民措施,激发干部职工参与信用机关建设热情。



二、正面激励与负面惩戒相结合,借助“信用进机关”提振干部队伍精气神

(一)将机关信用积分与个人信用积分相挂钩,实现“信用变现”。为更好实现机关信用分价值,实现信用价值最大化,将机关信用分作为“海贝分”体系的延伸和补充,采取统一的换算机制,实现机关信用积分与“海贝分”的实时换算,目前,全系统平均获得机关信用分26分,平均折合“海贝分”10-15分,全部获得市级个人信用积分A级以上。积极推进“信用变现”,使信用成为有价值的资本,“海贝分”得分高者、符合积分惠民条件的干部职工,可享受“信易贷”“信易医”“信易游”“信易借”等22项信用惠民政策。

(二)将机关信用积分与工作绩效考评相挂钩,实行“信用评价”。实施信用积分内部等级制度,按照初始分值100分,10分一个档次设置1-5星信用级别,对信用赋分达到5星级别的人员,在提拔重用、评先选优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对2星及以下的人员进行约束和惩处,体现“让守信者畅行天下,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的信用理念。实行“信用评价”制度,按照10%的比重将干部职工机关信用分得分情况纳入工作绩效考核,真正将机关信用积分价值体现到每位干部职工的工作和生活之中。

(三)将机关信用积分与干部队伍建设相挂钩,实施“信用监管”。坚持以信用激励调动干部职工积极投身民政事业的热情和斗志。将机关信用分覆盖在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对上班迟到、重点工作执行不力、承诺目标未兑现等45项进行扣分,对工作确定为试点、经验交流、发表信息、义务献血等28项进行加分,通过信用激励,在工作中形成了你争我赶的工作氛围,实现了“要我干”到“我要干”的重大转变,工作风气和工作效率得到显著提升。干部职工不仅能够认真主动完成本职工作,对参加集体活动、志愿服务、联系帮扶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利用“志愿威海”服务招募,今年以来,民政志愿服务队已开展志愿活动12次,招募系统内志愿者4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了民政干部队伍的凝聚力、服务力、战斗力。

三、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依托“信用进机关”拓展社会治理新格局

(一)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统筹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信用+社会救助”工作模式,出台《关于对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进行信用管理的实施方案》,打造“幸福公益银行”,将志愿服务与“海贝分”挂钩,对参与社会救助服务的市民予以加分奖励,全面增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热情。全面搭建社会力量诚信档案库,客观记录社会力量基本信用信息,建立市民电子版信用身份证,通过部门间、区域间信息共享,实现“网上认领需求、网上核实结果”,增加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工作的公信力。

(二)认领志愿服务,加快暖心食堂建设。创新“信用管理+志愿服务”发展模式推动农村老年餐桌建设,依托诚信体系建设,通过“政府扶持、村级主办、志愿引领、社会参与”相结合的运营模式,广泛动员社会爱心力量,参与食堂建设和志愿服务。进一步强化信用积分运用,志愿者获得的信用积分,既可以每季度在信用基金发放仪式上享受表彰等精神奖励,还可以在信用超市兑换日常生活用品获得物质奖励,让志愿者既得荣誉又得实惠,大大降低了运营成本。

(三)强化信用支撑,推进社区治理创新。坚持把“信用进社区”作为社区治理创新的抓手和牛鼻子,贯穿融入到社区治理的各个方面。指导全市每个社区做到“一红四有”,即坚持党建引领、抓好红色信用,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是有人员,健全社区信用管理机构、信用议事会,做到有人管、有人干;二是有档案,对居民的信用加减分进行记录,建立电子档案,纳入信息系统管理;三是有产品,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并重,奖励产品和加分产品双向激励,居民信用积分在社区得到奖励,参加志愿服务和捐赠获得加分;四是有氛围,加强宣传发动,让居民广泛知晓、积极参与。通过“信用进社区”与“精致幸福社区”示范创建活动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信用在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