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地名管理>地名文化>政区概况

威海市概况(二)

发布时间:2016年05月27日 11:25 信息来源:威海地名网 访问次数:

自然条件

 

【地形】  地处山东丘陵东部,地势中部高,北部较陡,南部相对平缓。地形以谷宽坡缓的低山丘陵为主。境内最高峰昆嵛山主峰泰礴顶,位于威海与烟台交界处,海拔922.8米。其余山峰都在海拔700米以下,大部分为200~300米的波状丘陵,坡度在25度以下。丘陵之间为山前倾斜平原,外缘散布着滨海平原。山体主要由花岗闪长岩构成,山基表面多为风化残积物形成的棕壤性土,土层覆盖较薄,但土壤通透性好。山丘中谷地多开阔,多平谷;平原多为滨海冲积平原和山前倾斜平原。低山占土地总面积的15.77%,丘陵占52.38%,平原占27.56%,岛屿占0.28%,滩涂占4.01%。山脉呈东西走向,水系由脊背向南北流入大海。河网密布,河流通畅,地表排水良好。山丘切割强烈,沟夼众多,山体多岩石裸露。平原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三面环海,海岸线全长985.9千米。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岸线曲折,岬湾交错,多港湾、岛屿。有大小港湾30多处,岬角20多个,大小岛礁114个,其中面积500平方米以上的84个,有居民岛屿6个。

【气候】  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受海洋的调节作用,又具有春冷、夏凉、秋暧、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征。多年平均气温12.2℃,1月平均气温-1.7℃,极端最低气温-19.0℃(1985年12月18日、1988年12月17日,文登);7月平均气温24.6℃,极端最高气温37.5℃(2000年6月14日,乳山)。最低月平均气温-5.7℃(1981年1月,文登),最高月平均气温27.1℃(1994年7月,乳山)。平均气温年较差26.6℃,最大日较差23.6℃(1981年5月29日,文登)。无霜期年平均206天,最长达237天,最短为172天。年平均日照时数2480.0小时,0℃以上持续期290.5天(一般为12月13日~次年2月26日)。年平均降水量737.7毫米,年平均降雨≥0.1毫米日数为85.3天,最多达118天(1985年,荣成),最少为58天(1999年,环翠区、乳山)。极端年最大雨量1233.8毫米(2007年,环翠区),极端年最少雨量316.5毫米(1999年,环翠区)。降雨集中在每年7月至8月,8月最多。

【水文】  境内河流属半岛边沿水系,为季风区雨源型河流,径流量受季节性影响差异很大,枯水季节多断流。河床比降大,源短流急,暴涨暴落。有大小河流1000多条,其中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9条,最大的是母猪河,流域面积1136.53平方千米,干流长度65千米;其次为乳山河流域面积1015.8平方千米,黄垒河流域面积652平方千米。长度大于10千米以上的河流44条,黄垒河最长,为69千米。由于昆嵛山、正棋山和伟德山东西横贯市域中部,水系呈“非”字形向南北分别入海。北流入海的主要河流有羊亭河、五渚河、石家河、不夜河;南流入海的主要河流有车道河、沽河、小落河、青龙河、昌阳河、母猪河、黄垒河、乳山河。河网平均密度0.22千米/平方千米。多年平均年径流系数为0.36左右。

【矿藏及其他自然资源】  境内已查明矿产(含亚矿种)49种,其中铁、铜、铅、金、锆、锌等金属矿产11种,玻璃用砂、花岗岩、钾、钠长石、石墨、高岭土等非金属矿产35种,其他矿种包括地热、矿泉水等。2011年末,保有矿石资源储量为金(岩金)790万吨、铁736万吨、长石881万吨、饰面用花岗岩419.6万吨、建筑用花岗岩24586.5万吨、玻璃用砂140.8万吨、建筑用砂322.5万吨。全市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13.3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4.9亿立方米,扣除两者重复量2.8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5.41亿立方米。全市海域有生物资源779种,其中,鱼类有260余种,主要经济鱼类约30余种;虾蟹类有60种;贝类有115种栉。陆生野生哺乳动物有梅花鹿、狐狸、豹猫、獾、黄鼬、刺猬、野兔、蝙蝠等。鸟类已查到250种,候鸟、旅鸟占70%以上,留鸟种类较少。列入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梅花鹿、中华秋沙鸭、金雕、黑鹳4种,二级的有大天鹅、鸳鸯、灰鹤、苍鹰等12种。野生经济植物有70科248种,野生牧草有12科92种,木本植物有70科457种。有温泉8处,是矿泉疗养的重要资源。其中,宝泉汤、七里汤、呼雷汤、洪水澜汤、归仁汤等开发利用较好。境内海蚀、海积地貌发育,气候宜人,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兼备。自然资源以“海、岛、滩、湾、泉、山”为特色,人文资源以秦汉文化、民俗文化、道教文化、甲午文化、英租文化为代表,初步形成以东夷文化遗存、成山头秦汉遗迹、圣经山摩崖石刻、明清海防遗迹、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威海英式建筑、天福山革命遗址等人文旅游景观体系。

【自然灾害】  全市自然灾害有干旱、暴雨、大风(台风)、冰雹、寒潮(霜冻)、风暴潮等,发生频率偏高,危害严重。春旱主要发生在3月下旬到5月,秋旱主要发生在9~10月上旬。1960、1967、1977、1980~1983、1986、1988、1991、1992、1999~2001等14年出现大旱。1999年降水量359.8毫米,不足历年平均降水量一半,为历史上所罕见。春季多大风,以4月份最多,1月份次之。春末有晚霜冻,春播期间时有低温和连阴雨。2006年4月16日清晨,大部分地区果树和小麦遭受晚霜冻害。夏季多暴雨,时有台风袭击,以7~9月份出现的机会最多。境内l小时最大降水量110.9毫米(1974年8月14日,荣成县石岛),24小时最大降水量474.6毫米(1963年7月18日,荣成县成山头)。2007年8~9月,全市多次暴雨造成洪涝,直接经济损失13.9亿元。台风年平均出现1~2次,常伴有暴雨,次数虽少,危害很大。1961~1997年的37年间,共发生冰雹天气132站次,雹日104个,平均每年2.8天。1997年9月25日,威海市区部分村镇突降冰雹,持续时间30分钟左右,积雹厚度20厘米左右。冬春季有寒潮、低温冻害、暴雪。1971年10月~1981年4月,境内出现寒潮29次,平均每年2.9次(秋季1.0次、冬季1.3次、春季0.6次)。2005年12月3~22日,出现罕见的连续性暴雪天气,盘旋近20天,纯降雪量达93.6毫米,市区最大积雪深度达到46厘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近4亿元。2007年3月4~5日,遭受特大风暴潮袭击,3人死亡。1948年5月23日17时13分,威海市区发生6级地震,多处地面出现裂缝,最大裂缝长7米,宽3厘米,发生涌水,城东马路五处裂缝喷水,损坏房屋约8000余间,是级别最严重的地震灾害。1939年1月8日,乳山市发生5.5级地震,死亡8人,是死亡人数最多的地震。1982年首先在荣成石岛发生美国白蛾,其后每年控制发生面积2万亩左右,危害等级多为轻度。2010年美国白蛾爆发,发生面积5万亩,危害等级中度、重度比例偏大。2007年在荣成石岛发生松材线虫病,2008年又在文登发现,目前危害面积控制在1.2万亩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