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问政

威海市民政局关于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90号提案的答复(关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进一步推进精致幸福社区建设)

发布时间:2023年06月13日 08:21 信息来源:威海市民政局 访问次数:

刘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进一步推进精致幸福社区建设”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工作的关注和支持,针对提案所提的四条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意见和措施,我局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将建议纳入社会组织整体工作通盘考虑,统筹安排,结合本年度工作计划进行补充完善。

一、加强宣传,增强社会组织影响力

威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发展,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快社会组织建设和发展的意见》《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建立财政资金保障机制,突出培育重点,完善扶持政策,优化发展环境,加强对社会组织的保障和培育。我局常态化开展“威海红帆”社会组织公益创投活动,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在创新基层治理、关爱特殊群体、助力乡村振兴、培育社区社会组织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每月汇总社会组织服务项目活动情况,链接媒体进行宣传,展现社会组织服务特色和活动成效,提升社会组织运营能力和社会影响力。以“社工日”“慈善日”“学雷锋月”节点等为契机,广泛宣传和展示社会组织发展建设成果、社工人才服务成效,提高公众对社会组织的认知度。今年,还将依托威海社会组织网,搭建“威益家”社会组织共享家园,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数据,搭建社会组织风采展示平台,提供政策宣传、党建工作、业务活动、互动交流等服务保障,提高社会组织活跃度和知名度。

二、外引内联,增强社会组织专业化水平

为激发社会组织生机活力,提升不同层次社会组织参与治理的效能,环翠区鲸园街道建立社区社会组织学院,引进18位专家及党校教师组成“专家智库”,开设6大类、13项课程,通过“社区网络学院”“鲸论坛”等“线上+线下”形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增强社区治理造血功能。高区打造“火炬红·校地共建”社会实践基地,与辖区内山东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山东交通学院、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学院等院校,深化教研、培训等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人才培养双赢。近年来,我局每年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聘请省内外专家为全市社会组织、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开展能力提升培训10余场。今年,我局还与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研究建立“威海红帆”社会组织实训基地,通过“外引+内联”的方式,对社会组织党组织及相关人员开展党建及专业实训,全面增强社会组织负责人、社区社会组织骨干人才政治素质、专业素养和能力水平。近年来,我市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工作逐步从“数量增长”向“质量提升”,我们加强与行政审批、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等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持续开展“僵尸型”社会组织清理专项行动,去年以来,全市责令改正社会组织26个、注销170个、撤销63个,推进低效、无效社会组织加速出清。

三、健全机制,引导社会组织作用发挥

2020年,我局联合市委两新工委启动了“威海红帆”社会组织党建计划,实施五大工程,全省推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现场会在威召开,连续两年获评全省民政工作创新优秀案例。目前,我市全面构建起“两新”工委牵头抓总,业务主管单位、行业党建工作机构、民政社会组织党委齐抓共管,镇街及社区党组织区域兜底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新格局。市级19个行业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深入开展品牌创建,共塑“威海红帆”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开创党建引领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今年,我们将引导各区市民政部门结合区域社会组织党建品牌创建,围绕群众满意度提升工作需要,聚合社会组织服务优势,以项目化运作模式,围绕城乡社区需求开展多元化、差异化、个性化服务。

我们还将“威海社会组织网”与“威救你”社会救助综合信息平台对接,通过“许愿树”发布遇困群众需求,社会组织可自愿认领,量力而行,也可以帮助遇困群众发布需求,由镇街进行审核向社会公布,打破沟通壁垒,实现精准供需对接。对社会组织中的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服务的还会给予“海贝分”加分奖励,赋予诚信积分。去年11月份,我市发布了《精致幸福社区建设规范》地方标准,将社区社会组织作为重要内容纳入标准,鼓励社区指导和支持社区社会组织围绕为民服务、矛盾化解、心理疏导等方面开展活动,为社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培育孵化、人员培训等综合服务和指导支持,点线面相结合引导社会组织作用发挥。

四、狠抓监管,提高社会组织规范管理水平

为加快推进镇街社工站建设,我市出台《威海市镇(街道)社会工作服务站建设实施方案》,在省内第一批实现全市72个镇(街道)社工站全覆盖,并实施镇(街道)社工站星级评估,推进社工站规范化、专业化运营,提升社会组织和社工人才服务专业性、系统性,提高为民服务精准性、实效性。每年结合公益创投项目实施,邀请行业专家担任评委,围绕“需求导向、创新导向、操作导向、成长导向”,通过“以评代训”的方式对入围项目进行专业指导,同时委托各区市孵化园作为第三方督导团队,对项目优化、执行、管理等方面进行“陪伴式”服务,开展中期评估和结项评估。市文旅局针对村民迫切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创造性将公益创投引入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引导社会组织深入城乡社区,设计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提升公共文化服务,并给予专业性指导。强化社会组织信息公开,结合社会组织年报,通过山东社会组织统一平台,主动向社会公开基本信息、业务活动信息和其他应当公开的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提升社会组织公信力。

五、持续扶持,激活社会组织发展活力

2017年以来,市级累计投入1821万元,支持各区市建立区市、镇街、社区社会组织孵化平台建设,为社会组织开展活动提供场地支持、培育孵化、人员培训等综合服务和指导支持。同时,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服务,发挥社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的积极作用。目前,全市社会组织孵化场地总数达到323个,区市、镇街孵化入驻社会组织357个,培育备案公益慈善类、居民互助类、矛盾调处类等社区社会组织7846个。今年我们计划投入300万元,分别支持市管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服务项目以及各区市开展社会组织品牌创建活动。目前,我市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已经建立并不断健全,妇联、团委、文旅、商务、工信等部门每年都会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支持社会组织服务本领域工作需要,引导社会组织专业化发展,促进社会组织作用发挥。

下一步,我局将继续会同各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行业管理部门)搭建资源交流平台,用好公共政策,激发社会组织发展活力,促进社会组织高质量健康发展,为我市全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不断开创“精致城市·幸福威海”建设新局面作出积极贡献。


威海市民政局

2023年6月13日

(联系人:柳琳 联系电话:5895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