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精致幸福典范社区”优秀工作法和“最美社区工作者”先进事迹(三)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0日 17:50 信息来源:威海市民政局 访问次数:

环翠区嵩山街道向阳社区

“三融三治”工作          


向阳社区成立于2014年2月,由原张家疃、夏家疃、北葛拉3个村改社区发展而来,辖5个居民小区,居民1885户、4720人,其中外来购房居民占比达75%。为破解本地回迁居民与来自全国143个地区的外来居民之间生活习俗不同、服务需求差异大的难题,向阳社区积极探索“三融三治”工作法,通过融汇人才、融聚力量、融通资源,优化社区服务,推动新老居民融合,共建幸福美好家园,形成“比邻华夏、向阳为家”的社区工作品牌。社区先后荣获“山东省绿色社区”、“山东省文明社区”、“威海市银龄先锋家园”等荣誉称号。

融汇社区人才

蓄足共治动力       

为提高新老居民融合度,社区以满足居民需求为落脚点,从挖掘骨干人才入手,构建社区自治组织体系,最大限度激活社区骨干能量,激发每个新老居民的“家园意识”,真正让居民骨干“融得来、塑得好、留得住”。搭建新老居民共融载体。根据新老居民的兴趣及特长,引导党员、居民相继组建了“墨香流韵”书法团、“海之韵”舞蹈队等文化兴趣类社区社会组织29支,通过给场地、请老师、赋荣誉,激发社区社会组织活力,使广大新老居民逐步走出家门、交流互动,融入社区。汇聚骨干人才协同共治。积极培育治理型社区社会组织,从原有社区社会组织中挖掘来自不同地域的党员及沟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成员,引导成立“好大姐”矛盾调解小组、“暖心社”服务队等6支治理型社区社会组织,充当社区的“润滑剂”“解压阀”。广泛培育群众带头人,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将84名威望高、责任心强的社会组织成员,带动发展成为协管员、楼长等小巷管家。目前社会组织成员在小巷管家队伍中占比达84.8%,今年以来协助社区处置私搭乱建拆除、邻里纠纷化解、等事件498件。

融聚区域力量

联动共治合力      

聚焦家园共同体建设,社区与合作社、物业“双牵手”,建立“组织联建、难题联解、活动联办、发展联促”的“双向四联”工作机制,整合资源、聚合力量,赋能社区治理提质增效。组织联建,即建立社区、合作社、物业公司三方党组织联席议事机制,通过共谋点子,合力推动文明城市创建等重点工作落实落地。难题联解,即搭建“有事我来办”平台,针对居民共性需求,发挥熟人自治优势,凝聚合作社、物业公司、业委会成员、居民代表等多方力量,通过民主提议、协商议事、联合办理来解决问题,2023年以来已解决楼顶修缮、路面维修等问题70余个,为居民新增电动车充电桩3处,安装健身器材12件,新建小游园2处。活动联办,即由合作社、物业公司为社区惠民便民、文体娱乐等活动提供技术、资金、人员支持。今年筹集支持资金1.68万元,联合开展了“向阳花便民服务直通车”、邻里文化节等品牌服务活动36场。发展联促,即以三项机制找准精准治理与经济发展融合点。一是探索“契约化+物业”激励机制,将12345热线办理及居民诉求响应情况纳入统一评价体系,融入社区治理全链条,通过每月评星定级、年终评先选优,推动物业公司服务提质;二是建立“向日葵志愿服务大篷车”便民机制,社区携手物业每月为新老居民提供低偿维修、裁剪等生活便民服务;三是实行“滞迁户拆迁”攻坚机制,通过与合作社党组织联动发力,合力攻坚,截至目前,已完成辖区一处15年滞迁房拆迁工作,为合作社增加2300平方米商品房集体资产,年集体增收30余万元。

融通服务资源

释放共治活力        

“民有所需,我有所行”。为推动社区由居住共同体向精神价值共同体转变,社区瞄准居民结构特点、服务需求,分类施策,精心设置多样化服务菜单,提供精细化服务,以柔性治理暖人心、聚民心。一是突出“为老精准服务”。引导党员、家庭医生、诚信商户等118名爱心居民,每月为34名行动不便老人、独居老人提供义务上门诊疗、理发、家政及精神慰藉等服务;邀请专业老师为健康老人低偿开办声乐、电子琴、太极拳等文体培训,让众多老人康养、乐享在向阳。二是抓好“为小成长特色服务”。为解决假期双职工家庭青少年无人看管的难点问题,联合宋广民俗工作室、威海市银河社会服务中心等开办“乐享假期托管”,以公益书法、民俗剪纸等特色公益课堂丰富儿童假期体验;联合河北小学、善若社工服务中心成立社区“心馨”个案室,为青少年家庭提供心灵健康等支持、服务,实现“社、家、校”互融互通,协同育人。三是聚力“为民普惠服务”。以构建“5分钟幸福生活服务圈”为目标,因地制宜建设涵盖城市书房、社区食堂、卫生服务站等服务设施的“幸福向阳”民生综合体,让广大居民在家门口享受到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厚植向阳精神,引导扶持嵩山耀辉影视文化传播中心以嵩山人嵩山事为背景拍摄的院线电影《村头村尾》,荣获中宣部2022年度“电影精品项目”、第35届金鸡奖提名,激励着全体居民向上向善,共建“幸福向阳家”。



以脚步丈量民情 

以实干化解民忧          

——向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黄丹丹先进事迹

黄丹丹,女,1981年5月出生,大专学历,2014年12月参加社区工作,2018年1月任向阳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对待社区工作,她保持着始终如一的热忱和劲头,用心推动社区治理实现从“分”到“合”到“融”的良好局面。现担任环翠区第十九届人大代表,先后荣获“环翠区最美基层妇联人”、“环翠区金牌社区书记”等荣誉称号。

凝心聚力

距离由“分”到“合”     

向阳社区居民来自全国143个地市,大家生活习俗、方式存在差异,新老居民交往少,社区参与度不高,各有各的“小圈子”。黄丹丹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带领工作人员多次走访摸清症结、找准方法,立足辖区居民的兴趣爱好,通过给场地、请老师、赋荣誉的方式,培育社区社会组织,让新老居民互相吸纳、彼此融入。现在社区社会组织已发展到35支,覆盖成员近千人,他们活跃在社区的各个角落,成为社区的左膀右臂,直接带动居民参与活动4万余人次。

迎难而上

服务由“合”到“分”        

“服务居民不能只靠我们自己,工作中要密切与合作社、物业公司的联系,发挥好他们的优势,精细化服务好新老居民。”这是黄丹丹常说的话。为提升群众满意度,她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精准解决居民生活中的“关切事”。在回迁小区,借力北葛拉、夏家疃、张家疃三个合作社,引导出资为居民新增电动车充电桩、新建小游园等。在商业住宅小区,创新推行“契约化+物业”服务模式,引导物业公司主动作为、高效服务,今年共推动解决路面修补、健身器材维修等居民热点问题26件。

以情待人

社区由“合”到“融”     

为让广大居民生活更有品质,她多方链接各类共建资源,面向“一老一小”群体,设置“乐享银龄老年课堂”“乐享假期托管”等特色服务项目,让老年人生活更加舒心,让双职工家长更加安心;面向辖区全体居民,每月开展“向日葵志愿服务大篷车”,让生活便民服务惠及众多家庭。辖区34名行动不便的残疾人、独居老人一直是她心上的牵挂,她牵头成立了由诚信商户、小巷管家等118人组成的“联情服务团”,坚持每月为他们提供上门诊疗、理发、精神慰藉等服务,持续跟进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求。在她的带领下,社区形成了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