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工作信息>工作动态

我市在省民政厅第七期“干部创新论坛”上作主旨发言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25日 13:44 信息来源:威海市民政局 访问次数:

7月24日,山东省民政厅举行第七期“干部创新论坛”,厅党组书记、厅长庄严出席活动并讲话。威海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军以《办好民生“食”事 有效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为题,作了主旨发言。

近年来,威海市紧紧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聚焦落实山东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1261”行动计划,从全市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将推进城乡助餐服务作为解决老年人“急难愁盼”问题的关键举措,2019年,在全省率先以市政府名义印发了《威海市城市社区食堂建设指导意见》《威海市农村老年餐桌建设指导意见》,实施三年行动计划。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总,先后专题批示6次,连续三年将助餐工作纳入全市为民办实事项目,所辖区市均结合实际配套出台具体措施,通过办好民生“食”事,有效解决老年人“一餐热饭”难题。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1092处城乡食堂,其中,农村食堂占比93%,日均服务近3万人次。工作经验两次获评全国农村公共服务典型案例,入选省委、省政府“十大扩需求”典型案例,获人民日报、央视新闻联播等媒体报道。


经验做法:

强化资源整合,解决“建得起”的问题

一是“物尽其用”,破解场地难题。充分利用现有设施,通过提升改造,打造833处助餐场所。对由运营方提供或租赁场地的,按照一定标准给予补助。二是“内挖外引”,破解资金难题。坚持不额外增加村(社区)负担的原则,逐级配备建设、运营补助资金。坚持产业引领、反哺公益,通过发展村集体经济奠定食堂运营基础。广泛调动社会爱心力量,累计接收2万多家企业、3488万元款物捐赠,用政府较少投入换来餐桌持久运转。三是“志愿公益”,破解人员难题。在全省率先实施“农村食堂+信用管理+志愿服务”机制,对参与食堂建设运营的志愿服务行为、捐赠款物行为给予“海贝分”信用加分。

创新多元模式,解决“用得久”的问题

一是“公益性+市场化”模式。积极引导规模较大、信誉良好的社会餐饮企业参与老年助餐服务,在坚守公益底色的同时,逐步实现各类助餐场所市场化良性运行。二是“机构+”模式。采取引入养老机构集中配餐、中心村辐射带动周边村等方式,集中解决了一批经济薄弱村的运营困难,降低经营成本。三是“睦邻互助+”模式。引导村内热心公益的低龄老年人,组建互助服务队,为本村高龄、独居等老人,提供助餐服务。

健全机制手段,解决“管得好”的问题

一是注重规划引领,完善服务网络。将城乡食堂纳入全市养老服务设施专项规划重要内容,完善布局合理、共建共享的老年助餐服务网络。二是运用智能手段,实现信息化管理。打造智慧监管平台,配备打卡、人脸识别管理系统,实现线上远程监控和运营情况实时监管。三是聚力强化联动,实现合力监管。出台《威海市农村老年餐桌建设和管理办法》,明确农村老年餐桌建设管理规范。联合市场监管、消防部门对老年餐桌进行“体检”,及时排除各类隐患。四是制定考评细则,促进效能提升。出台《星级农村老年餐桌创建活动实施方案》,开展星级评定工作,评定结果与餐桌运营补助挂钩,以奖促管,切实提升助餐服务效能。


工作启示:

一是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突出重点、保障基本,摸清老年人真实需求和价格承受能力,不搞大包大揽、福利泛化,聚焦困难、失能、高龄、独居等老年人就餐刚需,优先满足特殊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多元共担。通过推广机构领办、集中配餐等模式,解决经济薄弱村开办困难;通过推广“产业+”“信用+”“志愿+”“互助+”等模式,建立政府、市场、社会、家庭、个人多方参与的多元共担机制。

三是坚持融入大局、拓展延伸。将助餐服务体系建设主动融入发展大局,与乡村振兴、打造共同富裕先行区等各项重点工作同频共振,以食堂为中心,叠加多种养老服务场景,助推全社会形成老年友好的环境和氛围。

下一步,威海市民政局将紧盯助餐服务群众新需求、发展新问题,进一步做好“政策精准发力、慈善爱心助力、志愿信用社会借力、多方同心聚力”四篇结合文章,真正实现让助餐服务温暖一个老人、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