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互动>政策问答

刚性支出困难家庭政策

发布时间:2025年10月28日 16:23 信息来源:威海市民政局 访问次数:

1.为什么要制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认定政策?

答:长期以来,社会救助制度重点瞄准收入型困难家庭。对于居民家庭虽人均收入高于低保标准,但教育、医疗和残疾康复等刚性支出负担较重,导致实际生活水平较低的家庭,还处于救助盲区。为解决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实际需求,我们将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纳入监测范围。

2.刚性支出家庭需要符合哪些条件?

答: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应当同时具备下列条件:

(一)未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且未被认定为最低生活保障边缘家庭;

(二)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低于上年度我市城镇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三)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我市低保边缘政策相关规定,允许拥有评估价值不超过我市年城镇低保标准3倍的机动车辆;

(四)提出申请前十二个月家庭刚性支出总额占家庭总收入比例不低于75%

(五)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条件。

3.哪些支出属于刚性支出困难家庭的必需支出?

答:刚性支出包括以下必需支出:

(一)生活支出。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为维持基本生活而发生的支出,包括必要的衣、食、住、行、用等费用支出。支出金额以申请家庭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数量为单位、按照我市城镇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75%进行认定(申请家庭每月生活支出=我市现行低保标准×75%×共同生活家庭成员数量)。

(二)医疗支出。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在定点医药机构就医就诊发生的,经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险、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救助等支付后,由个人负担的政策范围内门诊和住院费用,原则上依据有效票据认定。

(三)教育支出。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在幼儿园阶段,或者实施学历教育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中等职业学校、普通高中、初中和小学阶段,由个人负担的保教费或者学费、住宿费,原则上按照就读幼儿园、学校所在地的教育主管部门提供的同类公办幼儿园、学校收费标准认定。

(四)残疾康复支出。指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中的残疾人接受基本康复训练、护理、辅助器具适配等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扣除政府补助、医疗保险、医疗救助、慈善救助和商业保险赔付费用等部分后,由个人负担的费用,原则上依据有效票据认定。

(五)因灾、因意外费用支出。指因交通事故、火灾、爆炸、溺水、人身伤害等意外事件,造成家庭财产重大损失或人员伤亡,扣除各种赔偿、保险、政府救助和社会帮扶资金后,实际负担的费用或用于家庭恢复基本生活所必需的费用。

(六)其他支出。由区(市)民政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另外认定的支出。

前款规定的残疾人基本康复服务及辅助器具范围,按照我市有关目录执行。

4.怎么申请刚性支出困难家庭?

答:申请认定刚性支出困难家庭,应当以家庭为单位由一名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作为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书面申请;实施网上申请受理的地方可以通过互联网提出申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申请有困难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员会或者其他人代为提出申请。委托申请的应当办理相应委托手续。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不在同一县(区、市)的,可以由其中一个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一致的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户籍所在地与经常居住地均不一致的,可由任一家庭成员向其户籍所在地提出申请。审核确认工作自受理申请之日20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存在特殊情况的将延长至45个工作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