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健全困境儿童综合服务保障体系,孵化培育专业化儿童类社会组织和服务项目,提升全市困境儿童服务保障工作专业化水平,打造具有威海特色的困境儿童关爱服务品牌,在全市开展“威海红帆 威爱童行”关爱困境儿童社会组织公益实践项目征集活动,制定方案如下。
项目服务对象和类别
项目服务对象主要为纳入我市民政部门建档登记的困境儿童群体,具体包括机构养育孤儿、社会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特殊监护困境儿童、困境孤独症儿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
项目服务内容分为心理疏导、监护支持、社会关爱、“开门办院”服务类四大类,重点开展心理健康、家庭支持、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社会关爱、救助帮扶等关爱服务活动。
(一)心理疏导类
1.为困境儿童开展心理健康测评和诊断,提升困境儿童对心理疾病的认识、判别和防治能力,帮助困境儿童养成积极乐观的心态,减少困境儿童偏差行为和极端行为的发生,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2.为困境儿童提供人际关系调适、精神慰藉、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专业性心理健康服务,帮助其减轻心理负担,释放精神压力,提升儿童的自我认知、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心理抗逆力等能力。
3.为各级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转介的心理状况不良的未成年人提供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
(二)监护支持类
1.为困境儿童自身及家庭开展监护指导、亲职教育、课后托管等服务,提升监护人监护能力,为困境儿童及其家庭提供调适亲子关系、代际关系、增进家庭情感联结和亲情交流等支持性服务。
2.协助儿童督导员和儿童主任开展防拐卖、防性侵、防溺水、防校园暴力、防意外、防自然灾害等安全教育活动和安全演练,提升困境儿童安全防护意识和能力。
3.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山东省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和困境儿童相关政策宣传,策划法治教育、普法宣传、法制宣讲、法律科普等活动,增强困境儿童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三)社会关爱类
立足于困境儿童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实际需求,利用重要节假日和寒暑假等时间节点,链接社会各类资源,组织困境儿童开展户外研学、素质拓展、兴趣培育、性情陶冶、生涯规划等实践活动,丰富困境儿童精神文化生活,挖掘困境儿童的潜能,促进困境儿童健康成长,帮助困境儿童更好融入社会。
(四)市儿童福利院(市未成年人救助保护中心)“开门办院”服务类
充分利用市儿童福利院场地、资源,面向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困境儿童,围绕教育、社会参与、心理支持、就业帮扶、个体需求等五维赋能,配合市儿童福利院开展实施“共享课堂”“六色研学”“心光伴旅”“职引未来”“威微心愿”五类项目。
1.“共享课堂”项目:以院内标准化教室为主体,开发涵盖艺术素养(舞蹈、绘画)、文化传承(非遗手作)、科学探索(创客空间)、生活技能(烘焙、园艺)等课程。
2.“六色研学”项目:设计六色研学体系,包含红色基因传承、金色民俗感知、绿色生态实践、青色法治教育、蓝色科技体验、紫色文明认知,帮助儿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3.“心光伴旅”项目:对院内及困境儿童等进行心理测试,对评分低的儿童上门开展心理健康指导,对存在心理障碍、心理状况不良的儿童制定专门治疗方案。开展特殊困境儿童心理健康培训班。可以利用院内“心光驿站”功能室,开展沙盘游戏、绘画疗愈等特色项目,也可通过视频连线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支持。
4.“职引未来”项目:做好成年困境儿童技能培训补助政策宣传,组织面向困境儿童的就业招聘会、职业生涯规划和辅导。建立“职场导师” 制度,为就业儿童提供跟踪帮扶。
5.“威微心愿”项目:建立需求收集机制,征集儿童微心愿。组建圆梦团队,100%闭环满足个性化需求。
项目资助资金及要求
本年度计划资助10个项目,其中,前三类项目资助8个,资助标准为2至4万元;市儿童福利院“开门办院”服务类遴选2个社会组织实施,资助标准为每个社会组织2至4万元。
公益实践项目要根据实际需求确定申报金额,不得虚高申报。申报项目已被其他部门予以资金支持或购买服务的,不得申报。
申报主体
在本市登记注册满两年以上的社会团体和社会服务机构(民办非企业单位),同时应具备以下条件:
1.在本市登记注册满两年以上,能为儿童提供专业的心理健康、家庭教育、社会关爱等服务,且日常工作运作情况良好,具有健全的财务会计制度。
2.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有为困境儿童实施公益项目经验且热心儿童福利事业,无不良记录。
3.有长期稳定的项目团队,具备开展公益服务项目所必须的专业设备,有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专业技术人员及相关资质,能为该项目提供至少1名专职工作人员。
4.项目运营机构应对项目涉及服务对象的个人信息等负有保密责任,应采取有保障的措施和办法,严格做好服务对象及特定资料保密,不得将相关资料向外泄露。
5.承接过以往政府购买公益实践项目的社会组织优先。
实施流程
(一)项目申报(2025年3月31日前)
申报项目的社会组织按要求填写《“威海红帆 威爱童行”关爱困境儿童社会组织公益实践项目申报书》(见附件),于3月31日前报送申报材料(含申报书及相关证明材料),逾期不予受理。市管社会组织直接向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申报,各区市社会组织项目申报书须经所在区市民政部门审核盖章后统一报市民政局儿童福利科,申报材料A4纸双面打印,一式5份,加盖公章。
(二)项目评审(2025年4月中旬前)
1.资质审核。组织相关人员对申报项目的社会组织资质进行审核,并召开项目说明会。
2.项目优化。指导项目实施方对项目进行优化调整。
3.项目评审。组织相关人员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提出项目申报审查意见,确定实施项目。
4.项目公示。面向社会进行公示(5个工作日),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由市民政局批准立项,确定项目资金。
(三)项目实施(2025年4月中旬至2025年10月)
1.签订协议。威海市民政局与立项社会组织签订项目协议,明确项目实施时间、范围、内容、服务要求、资金支付方式和违约责任等内容。
2.资金拨付。项目资金要确保全部用于项目运作所需。项目资助资金分两次拨付,协议签订后拨付项目80%资金,项目实施完毕并经末期评估合格后(评估得分在80分以上)拨付项目剩余20%资金。末期评估经整改后仍被评定为不合格(评估得分在80分以下)的项目将不再拨付剩余20%资金。
3.项目实施。获得立项项目的实施单位在签订协议10日内,须按照项目计划组织实施。
4.项目评估。组织相关人员对项目实施中期进行督导、监测和评估,对评估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形成项目执行中期评估报告。
(四)项目总结阶段(2025年11月底前)
由威海市民政局组织人员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末期评估和综合绩效评价,形成终期评估报告和项目审计报告。全面总结分析项目经验、存在问题和项目成果,推介优秀项目案例。对结项评估结果取得优秀等次的,优先纳入下一年度“威海红帆 威爱童行”关爱困境儿童社会组织公益实践项目资助范围。
联系人:荣方,魏笑男;
联系电话:5895606;
电子邮箱:mz_etflk@wh.shandong.cn。
附件:“威海红帆 威爱童行”关爱困境儿童社会组织公益实践项目申报书
扫一扫下载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