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4日,山东省暨威海市第十个“中华慈善日”主题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成功举行。省民政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刘建武出席活动并致辞,市委常委、副市长邓勇,省民政厅慈善事业促进处处长任姗姗,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于军等领导出席活动。
本次活动由省民政厅、省慈善总会联合主办,市委宣传部、市委社工部、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工商联、市民政局、市文化和旅游局以及威海长城爱心大本营共同承办。各区市民政部门相关负责同志、社区工作者、社会组织、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代表约100人参加活动。
刘建武在致辞中表示,全省现有1294家慈善组织,近五年来,累计接收社会捐赠超过200亿元,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疫情防控、重大灾害救援、老年关爱、儿童保护等民生领域展现出强烈的责任担当。广大爱心企业、社会组织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号召,主动投身公益事业,涌现出一大批感人事迹和先进典型,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多元共治新格局。
他指出,当前我省正处在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的关键时期,慈善事业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扛牢“走在前、挑大梁”的使命担当,持续擦亮“好善山东”慈善品牌,推动慈善事业实现更高质量发展。一要胸怀“国之大者”,在服务大局中彰显慈善价值;二要聚焦“民之所需”,在贴心服务中传递慈善温度;三要筑牢“法治根基”,在依法治善中守护慈善生命线;四要激扬“创新精神”,在守正创新中拓宽慈善路径。
近年来,威海市始终将推进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增进民生福祉、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持续健全慈善体系、壮大慈善主体、创新慈善形式,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多元共治、精准高效”的慈善事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市登记认定慈善组织45家,累计募集慈善款物22亿元,广泛开展助医、助学、助老、助困、助残和赈灾等六大系列慈善救助活动,惠及困难群众130余万人次,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有益补充。
活动现场设置慈善工作情况、慈善“进企业”、科技慈善、慈善进“机关”、慈善“进社区”、慈善文化互动体验、慈善普法宣传、爱心义卖9个区域,展现了慈善事业的法治化、专业化发展成效,也为群众搭建了参与慈善的便捷平台。
启动仪式结束后,刘建武一行先后来到经区凤林街道顺和社区慈善暖心驿站、西苑街道社会救助服务转介驿站,环翠区温泉镇亿和社区“艾之家”公益中心,详细了解基层社区慈善基金建设、社会救助服务转介驿站运营以及公益性社会组织创新救助帮扶项目开展等情况,对我市慈善工作的创新实践和扎实成效给予充分肯定,希望我市立足实际,持续探索慈善事业的新方法、新路径,为全省慈善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威海经验”。